重来3笔记
你的公司是一个产品
抑制你的野心
不要做‘拼命工作’的苦情戏
不要盲目追求业绩,做一个和平使者
公司没有业绩类目标
为了追逐这些虚假的数字目标,企业往往要在道德准则、诚信和正值方面做出妥协。
别想着改变世界
边走边摸索
定一个小目标,然后朝着目标前进,遇到问题及时反省,重新调整方向。
舒适环境未必不好
舒适能让我们保持足够冷静,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出改变
捍卫你的时间
40个小时足矣
40个小时足够把事情做完,如果40小时还没做完,下周一上午继续做便是了。
如果你想做的事情做不完,那么你需要锻炼自己的选择能力
,把真正该做的事情挑出来。
员工的时间和注意力
保护比如让员工空的时候,把每天或每周的进度更新发布到Basecamp平台,供其它同事参考,会省下10几个小时。
高质量的1小时
记录一下为什么你的时间被切分成了零碎的时间。每天保持至少一个小时的高效时间。
高效比高产更重要
高效比高产更能让你成长。不做不值得做的事
。
比别人更努力,就能出类拔萃?
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随叫随到,而是说到做到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天的事。尊重工作、尊重顾客、尊重同事,不浪费时间。
成功不是靠努力,还需要天赋、运气、天时地利,知道如何与他人合作,如何推销自己的创意;知道什么东西能打动人,会讲故事,知道哪些细节重要,哪些不重要;无论身处何种情境,都既能看清大局,也能看到细节,而且懂得如何抓住机遇
。
上班反而没法完成工作
- 四周干扰太多
- 会议
- 噪音
答疑时段
设置一个答疑时段,用于解答其它人的困惑,而不是有人问问题就回答。
自定日常表
不应该让其他人毫不费劲的更改你的日常表,除非有重大的事情。当别人把时间从你手上夺走的时候,就相当于毁掉了你的“踏踏实实一天的工作”的成就感。
注: 我觉得文章此处写得太绝对了,这里需要一个平衡。一个问题是一个人拥有绝对的时间真的会保持高效工作吗,还有一个问题是工作本身是一个合作的过程,如果只是一个人独自思考工作,稍微偏离方向,效率反而大大下降了。
当下的牢狱
不让大家实时播报自己的状态
及时回复
你把消息发给别人速度有多快,跟人家回复你的速度没有关系。决定回复速度的是沟通内容本身。紧急事项?好的,回复你。不紧急,好的,等一等。
错失良机恐惧症
指的是对错过信息或机会的恐惧症和担忧。
专心做好手头的工作。其它事情都不重要,不要关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。
培养企业文化
我们不是一家人
不要把公司当家庭。优秀的公司不是家庭,它们是家庭的后盾,是家庭的同盟军。它们提供健康的,能让人找到成就感的工作环境。
榜样的力量
作为老板的你不能以身作则,那你没法在公司里倡导合理的工作时间、充足的休息和健康的工作方式。如果公司管理层级很多,将会更糟糕。
如果你感召部下的唯一方式就是累死累活地工作,那么该思考一下了。这是因为,从上往下一点点滴落下来的不大可能是崇拜,而是畏惧。一个树立了自我牺牲的榜样领导者,必定也会要求他人自我牺牲。
信任犹如电池
当员工刚进公司时,这个电池的电量是50%。此后,你每跟他打一次交道,你们之间这节信任电池就要么充电要么耗电,具体取决于你是否能兑现承诺的事。
要想在工作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,那你就得用心经营。唯有当你坦诚地面对关系的真实现状,你的努力才会见到成效。
不要最后一个才知道
不要让员工自己来沟通问题,而是主动跟员工沟通。沟通需要你先提出真实、坦诚、具体的问题,才会让员工回答得更接近于事实。
老板的话重千斤
组织的领导者不能总是向员工乱抛自己的想法,做到这一点需要极强的自制力。不然随便一句话可能会分散员工注意力。
低处的果子未必摘得到
当你距离果子越远的时候,它看起来才越低。当你走进一些,你会发现它长得比你想象中的高。把一项不熟悉的任务比作长在低处的果子,基本上只能说明你对做的事情一点不了解。而预估一件你从没做过的事有多大工作量,那误差可能会有几个量级。
别在睡眠时间上自欺
长远来看,工作不比睡眠更重要。睡够8小时,兄弟。
真正的平衡
工作与生活的平衡。如果工作能够轻松的占用你生活的时间,那么生活也应该可以占据工作时间。你需要让它们达到一个平衡。
简历不重要
简历无法体现候选人的能力。
能力、融入团队、有趣且跟当前团队不一样。
Basecamp的做法是,把最终入围的几个人选全部雇用,为期一周,支付1500美元薪水,让他们真正做一个样板项目出来。
没人能立即上手
除非一个人原先供职的公司跟你的公司相差无几,职位也类似,否则不大可能能立即上手。不应该基于能否立即上手来判断一个人合不合适。
不必理会人才争夺战
创建环境,去静待有心的公司去发现人才。培养人才、发掘他们未被开发的潜力,远比找到一个已经处于巅峰的人刺激得多。
培养人才需要耐心。
不做薪酬谈判
Basecamp设置职位级别,同工同酬。每个职位的薪酬是其它市场上同职位中前10%,不设奖金,没有股权计划。
他们制定利润增长分享计划,如果总体利润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,就把年度增长的25%拿出来分享给大家,这笔钱不跟岗位挂钩。
谁的福利
Basecamp的福利是帮助大家放下工作,去过更健康、更有趣的生活。
图书馆守则
使用图书馆守则
作为办公室行为守则。
拒绝假'度假'
度假就不该牵扯工作的一点事情。
冷静说再见
员工离职后要跟所有员工说出离职的详细情况。
剖析工作流程
群聊的害处
群聊会让人无法专注,即使与你无关,你也必须每条消息都看以免错过什么消息。
逼死人的截止日期
设定截至日期,但是工作可以精简,把不需要做的剔除。
别做膝跳反射
开会前,把内容想法写成文档发送给每个人,留足他们思考的时间。
警惕“两周连轴转”
如果把产品发布日期定在周五,那周末就废了,这样所有人都会顶着12天上班的压力。所以新软件发布定在周一是个好日子。
新常态
不要让事情演变成新常态才采取行动。文化即行为。警惕文化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,纠正新常态花费的力气,远远大过刚有苗头时就出手制止。
坏习惯会打败好意愿
好的意愿要从现在开始做,不要等以后。比如今天的工作状态很糟糕,那就要自己及时调整。比如你今天开始熬夜了,那就以后经常也会熬夜。
追求独立
尽量让业务追求独立而不是搅合在一起,比如网页app做好了,发出去,不必等iOS版本做完;iOS先完工了也不必等Android。越独立,效率越高。
承诺比共识更重要
好决策需要的不是共识,而是承诺。“我不同意,但我会配合你”。决策者的职责:倾听、思索、衡量、做出决策。
完成比完美更重要
只要你为你的作品感到骄傲,即便它只不过是“还不错”的。而不是一开始就要力求完美。
完美是一个过程,而不是结果。先把用好的方法把东西做出来,再去完善。
逐渐聚焦
项目从确定下来之后,就应该朝着目标前进,不要被其它新想法干扰。
“无为”又何妨
不要轻易改变用户的习惯,有时候“无为”并不是不好。投入了时间未必一定会带来收益。
知足常乐
不要以牺牲疯狂的工作时间来换极限的用户体验。
最糟实践
理性对待最佳实践,不要一味的最佳实践,而是找到最合适的方案。
不惜任何代价
不要求不惜任何代价,相反,需要权衡,这件事需要我们付出什么代价?一起商讨,做出权衡,砍掉枝节,想出一个比较简单的做法,甚至做出“此事压根不值得做”的决定。
多一事不如少一事
学会拒绝,即使该方式会带来一定利润。
魔力数字3
3人团队,做决定三个人就够了。团队越小,越能做好事情。
坚持下去,有始有终
新点子不要立即上手,让它等一会,这个时间段:要么你忘掉它,要么你没法不想它。
“不”的价值
学会说“不”,现在你说了“不”,日后你总可以再回来说“是”,你现在说了“是”,日后说“不”就更难了。
深入思考业务
冒险不等于鲁莽
冒险不等于鲁莽,你不会因为把自己或公司置于毫无必要的险境而变得更加勇敢。经过计算,制定合理计划,不冒没必要的险。
季节轮转
Basecamp从5月到9月,每周工作4天。他们冬天会启动一些规模更大更有挑战的项目。到了夏天,就做一些简单的工作。
利润才是硬道理
尽量时刻保持公司的有利润,步子不能迈太大。保持冷静,一步一个脚印。
发布,然后学习
把产品做出来,然后发布出去,去听听客户的声音,然后优化。
别做承诺
别跟客户做承诺。
他抄我的!
别因为其它人的抄袭让你火冒三丈。
掌控变化
Basecamp公司维护了三个版本的Basecamp,老用户还是使用老版本,新用户使用新版本。
创业容易守夜难
从零到一是如此艰难,因此人们很容易期盼今后的路会好走一些。然而并不是,越往前走,越艰难。
小事一桩,还是世界末日
当遇到麻烦的客户,你要么选择写着“小事一桩”的代用币,要么写着“世界末日”的代用币。你拿起哪个,对方就会拿起另一个。拿起“世界末日”,把“小事一桩”扔给客户吧
美好的旧时光
公司不能盲目追求增长,只保持合适的规模,缓慢增长或者不增长。让好时光保持。